(吉隆坡27日讯)【 马熔锡净利下滑 】的问题,绝非简单的市场波动造成。根据最新财报,马熔锡在2025财年首季度的净利润同比大跌57.7%,仅剩772万令吉,主要源于内陆税收局(IRB)对旗下子公司Rahman Hydraulic Tin一次性征收了1410万令吉的额外税款和罚款。
这笔税款涉及2019、2021和2022三个课税年度,尽管公司通过上诉成功将追缴金额从3130万令吉减半,但仍对净利润造成重大冲击。
营收微增,英达岛厂区迁移成关键布局
尽管净利受到税务追缴拖累,马熔锡的营业额却小幅增长了2%,达到3亿6977万令吉,显示锡金属市场需求依然稳健。
面对税务压力,公司迅速调整战略,宣布将在今年关闭位于北海的旧冶炼厂,转移生产基地到设施更先进、环保的英达岛(Pulau Indah)。这不仅有助于提升生产效率,还能有效降低碳排放,符合全球绿色发展的趋势。
马熔锡总执行长杨满堂强调,公司将保持谨慎乐观,持续强化成本管理和运营效率,确保企业稳步前进。
【 马熔锡净利下滑 】背后,潜藏转型动力
马熔锡净利下滑的消息引发关注,但公司并未就此止步。未来,公司计划提升采矿产量,并积极寻找新合作伙伴,推动业务多元化和创新。
其实,马熔锡的情况说明了产业转型过程中难免遇到的短期阵痛,但正是这些压力促使企业加速调整步伐,寻找更具竞争力的发展模式。
这不禁让人思考:当传统产业面临新挑战时,如何在压力中发现成长的机会?马熔锡给出了自己的答案。
税务风波下的马熔锡净利下滑,转型之路已启程
总结来看,马熔锡净利下滑虽然短期影响明显,但也推动了企业战略升级。关闭北海厂、迁往英达岛,既是应对挑战的策略,也是迈向绿色高效未来的关键一步。
说真的,谁没有碰到过“难关”?重要的是,能不能在“难关”中找到继续前进的动力。
马熔锡的下一步,不仅关乎数字,更关乎企业未来的韧性和创新。